新医大一附院儿科救助重症外籍患儿
日期:2009/1/7 12:36:28 来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这里我谨代表Arestan 的父母非常感谢贵院的治疗,正是你们高超的技术使孩子的病情得到控制,请将我们发自内心的感言转达至贵院所有的医生和护士,感谢给予的治疗和护理,您和他们都是最棒的…”。12月22日一早,新医大一附院儿科主任多力坤打开电脑,就收到一封英文感谢信。
也就是一周前的一个寒冷的清晨5时许,新医大一附院儿科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急诊患者,他是来自美国的小患者阿瑞斯坦(ARESTAN),据患者家长及随行的新加坡陈医师介绍,患儿是美国人,出生刚满月,父母带着他和两岁的姐姐前往新疆伊梨,父母是研究语言学的,他们打算到伊梨进行哈萨克语研究和学习,途中发现患儿有所不适,来院前两小时突然出现频繁呼吸暂停伴面色发青,来院时反复两次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并伴左半身抽搐,门诊值班医师沙坎和当班护士立即给予紧急心肺复苏治疗和相关检查,发现患儿有颅内出血伴呼吸暂停、重症肺炎、多器官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等病症,情况非常危险。立即组织人员给以积极抢救: 采用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辅助机械通气等抢救措施的同时,快速与病房值班人员联系,并将阿瑞斯坦的情况上报主管副院长徐佩茹和医务部主任董旭南,院领导指示迅速成立专门抢救小组,由儿科多力坤、王振先,郭艳芳,阿布来提,何萍等专家医师为主导, 同时得到呼吸支持方面有ICU的于湘友主任的积极协调和大力支持,影像中心放射科和B超室医务人员的全力配合,并且儿科科护士长林素兰和儿科张红护士长立刻调配有经验的护理人员给予特级护理,定时人员互换,做好危重病人各种记录和护理。
时间就是生命,救死负伤是医务人员天职,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制定诊疗方案,抢救与治疗、护理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一切都围绕着救治阿瑞斯坦这个外籍小生命而盘旋,参与抢救全部人员甚至忘记了吃饭或回家的时间,这一点就连前来探视美国人和外籍医师都感到万分感激和佩服,连连不绝的说道“Incredible !”。为了更高效的发挥救治力量,所有的检查都实施了绿色通道,包括床头拍片、床头头颅超声检查,血气分析等。但是,小阿瑞斯坦险象环生,他的病情非常严重,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气胸、水电酸碱平衡紊乱,这时患儿的家长显现出焦虑的神态,而大家的心在悬着,心情在紧张之中,为了不使患儿的病情更加恶化,大家讨论决定,急请胸外科伊力亚尔主任和值班医师会诊进行了胸腔闭式引流,遏制了病情的急剧进展,时间在一分一秒的往前推进,患儿病情逐渐趋于稳定: 通过心电监护和血气分析显示:有自主呼吸曲线,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心电图以及体温显示相对平稳状态,这时所有医护人员和家长放松紧张的心态露出了一丝微笑,辅助呼吸治疗的小宝宝随时都可能出现险情,治疗过程中始终与香港、美国医师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形式交流意见,他们对我们的诊疗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不论是患儿的主管大夫,还是值班医生护士,都尽心看护阿瑞斯坦,每一次的危险都让我们克服了。
在诊治过程中,多力坤主任把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让阿瑞斯坦的父母住,自己则在医生办公室办公和休息。令阿瑞斯坦父母感到欣慰的事,因儿科大部分医护人员能用流利的英语同他们交流,他们在医院交流上并未遇到障碍。
因阿瑞斯坦在美国出生,他的医疗保险也在美国。美国的保险公司建议患儿转回美国继续接受治疗,这样孩子可享受到医疗保险赔偿。12月19日,患儿转往香港接受治疗,为了保证患儿病情稳定,我科多力坤主任,张红护士长亲自把患儿送往机场。在候机室,阿瑞斯坦的父亲感动地对新医大一附院的医护人员说:“永远忘不了你们所作的一切,孩子的第二次生命是你们给的!”阿瑞斯坦的父亲忍不住分别用英语和哈萨克语说了两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