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新医大一附院隆重举行赴川赈灾医疗救护队工作报告会

日期:2008/6/19 13:20:49  来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8年6月4日下午,新医大一附院在科技楼3楼学术交流厅,隆重举办“新医大一附院赴川赈灾医疗救护队工作报告会”。 新疆医科大学张向阳副校长出席会议,一附院全体院领导出席会议,全院科级以上领导听取报告。赴川赈灾医疗救护队领队、一附院常务副院长王喜艳,医疗救护队副队长、骨科中心主任曹力,医疗救护队队员、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买买提江•卡斯木,医疗救护队副队长、骨科中心手术室护士长邹英,医疗救护队队员、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曹建忠先后登台,分别从基本情况、医疗、护理、后勤保障、心得体会等不角度做了报告。报告会生动而感人,全场响起一次又一次的热烈掌声。
医疗队出色完成赴川救援任务,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四川灾区的“惨”和“情”,感慨万千。归纳起来,报告内容主要为:
1、赴川赈灾基本情况。从新疆到四川,从成都到茂县,经历各种艰难困苦,不惜顶着很大的生命危险,克服常规状态下不可想象的困难,马不停蹄赶到目的地。因陋就简,建立战地医疗点,大量接待灾区患者,培训当地医护力量,宣传疾控防疫知识,全心全意为灾区做最多的事、做实在的事。
2、各科专家成了全能医生。不管是面对因地震造成骨伤等各种伤病,还是因当地气候造成的风湿病、皮肤病等各类地方病,医生们全力治疗,想尽办法为当地群众解忧排难,不分亚专业,即使高难度的手术也勇于去做。一附院赴川医疗救护队在四川茂县平均每天工作18个小时,到20个村进行医疗巡诊,建立战地医院一所,共接诊病人1300余人次,住院病人10人次,实施手术31台,静脉穿刺400余次,口服药发放近2000人次。每天对战地医院进行三次消毒杀菌和一次医疗垃圾的焚烧处理。
3、护理工作异常辛苦。简易治疗室挤坐着很多病员,11位护士不分班次,全部连续工作,实在撑不住了,就喝点水,有时一坐下,不由自主就睡着了。这些景象,感动了医疗队的男队员,也感动了当地广大群众。
4、医疗队中有四位少数民族队员,他们坚决要求赴川救护,完全将生活习惯不便等困难置之度外,不要任何照顾,满腔热诚为灾区各族同胞服务。
5、后勤保障非常艰辛,但任务完成出色。出发前后勤物资准备工作非常扎实,到了灾区几位后勤保障人员不顾自己同样辛苦,全身心、想法设法最好地照顾每个医疗队员,尽最大努力改善生活条件。
整个报告会向人们强烈的传递着这样的信息:第一,灾情的惨重比我们了解的情况要严重的多,灾区的惨象让医疗队员们刻骨铭心。第二,灾区救护使人们的心灵得到了高度净化,医疗队员们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巨大升化。第三,天灾无情人有情,医疗队团结如一家,互相关心帮助如兄弟姐妹。在灾区,医疗队和当地政府、人民群众、人民子弟兵、各地救援队伍,相处融洽,心心相印,具体而强烈的感受了爱国情、民族情、人间大爱。第四,表现了新医大一附院关键时候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坚强战斗力和过硬的工作作风。
医疗队员们的工作报告深深感动和教育了全场听众,院领导为各位队员授予鲜花,各新闻媒体踊跃采访报道医疗队,各部门、各科室负责人认真听讲,表示将报告会以最快速度予以组织学习。
温浩院长在报告会上指出,抗震救灾事实证明,一附院是一个经得起考验团结的团队、战斗的团队。也许平时人们对待遇、名利、享受等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事物有所顾忌,但抗震救灾使广大医护人员、职工把支援灾区放到了第一位。一附院要对这次抗震救灾的经验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加快野战医院建设速度,使我院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明显提高。院党委副书记张益民指出:抗震救灾斗争支持了四川灾区,也教育了我们自己。赴川赈灾医疗救护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认真学习“白衣战士”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来的心系祖国、情牵人民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广大医护工作者中掀起学习抗震救灾先进人物和事迹的热潮,进一步推进医德医风建设。

上一篇:

我院持续工作在抗震救灾一线的最后一名医疗队员凯旋归来

下一篇:

新医大一附院第二批赴川救援物资车队平安归来

Copyrights 2005-2018 导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