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院援疆干部上海肿瘤医院医师水若鸿
日期:2011/3/29 15:55:48 来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0年8月份,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第五位援疆干部来到了美丽的新疆,来到了我院,开始了她的半年援疆路,她就是水若鸿副教授----上海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
水若鸿医师刚到医院就步入了工作岗位,让全科人员充满了敬佩。记得在科内召开的迎接会上,她对我们每个人说:“没有想到会来到美丽的新疆,能在这见到大家很高兴,也希望我的到来对你们会有所帮助。”谦虚就是她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
水老师最擅长乳腺疾病的病理诊断,她在科室的这段时间,定期给大家进行相关专业的知识讲座,从乳腺的良性导管上皮增生,到乳腺原位癌,再到乳腺浸润性癌,每一次都是细致生动、图文并茂的给我们讲述,从国内外研究进展讲到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从病理诊断讲到临床治疗,从发病机制讲到预后分析,让大家头脑中那种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对诊断的把握度也更加准确。不仅如此,水老师还每周指导诊断医师进行疑难切片的阅片,帮助大家梳理和拓宽诊断思路,提高诊断水平。博学是她给我们留下的第二印象。在水老师的帮助,科室人员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从而带动整个科室亚专业建设及人才梯队建设。
她给我们留下的第三印象就是努力。每天水老师都早早来到科室,坐在桌前看书,或是坐在显微镜前看片子,留给我们一个刻苦勤奋的身影。科室的每个人都被她感染着,以她为榜样,整个科室被一种浓厚的学习和工作氛围所笼罩,我们看到了科室的进步与发展。
在工作中水老师是我们的好老师,她不仅帮助我们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在科室管理上,也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既然来到这,就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员”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水老师的那种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的态度影响着全科人员,大家都想尽自己最大努力把科室工作搞好。病理科是一个讲究团结协作的团队,科室人员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态度一定会让科室有更大的进步与提高。科研工作是我们的弱项,水老师在这方面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指导和帮助。医疗水平固然重要,科研水平也是反映一个科室综合实力的硬指标,是不容忽视的。这段时间科室人员根据自身专业方向分成若干组,积极申请相关专业课题,每组课题申请工作中水老师都付出了心血,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指导。
在生活上水老师也是大家的好朋友,她性格开朗,为人热情,很容易和大家融入到一起,科室人员也把水老师看成是集体中的一份子。科室聚餐或组织的其他一些活动水老师都积极参与,和工作上的静相比,生活中的动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另外一面。
做医生的都知道,医学必须不断吸收新知识,远离了上海优良的医学氛围和科研环境,对个人发展会不会有影响呢,水老师却自有一套说辞,她认为得失完全在于自己的心态。在新疆虽然条件不如上海,但同样可以学习到一些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同样可以不断努力,通过互联网或者专业书籍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异地我可以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沉淀更多的知识,为进一步的提高奠定基础。” 水老师的援疆之路马上就要结束了,很快就要回上海,我们真的希望水老师能够记住她的援疆生涯,记住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刻。我们祝愿水老师的明天会更好!